周到上海丨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做得好不好?华东师大这群学生竟然调研了全国13个省市……
发布人:陶婧  发布时间:2021-10-15   浏览次数:10

自从两网融合成为将城市环卫系统和再生资源系统相结合的新模式,实施的具体情况到底如何?两网融合的效益怎样?全国各地的做法又有怎样的不同?

  这个题目看上去很“大”,但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的一群学生,结合“科学回家”实践主题,用两个月时间调研了全国13个省市,深入垃圾处理一线,并向国家生态环境部反应了实际情况,将四个主线城市按照现行的分类情况,按四个维度提供了相应的宣传方式。周到君获悉,该调研内容已获选参评知行杯上海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


线上线下结合的全国13省市调研

  实践采取“1+4+8”模式进行调研,即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全国 12 个省市进行多城市融合调研,并依据调研结果对城市进行四等分级。本项目立足垃圾分类推行领跑城市上海,实地走访环保企业4家、深入10个小区及市场,结合问卷调查、交流访谈、企业实习、环教宣讲等多种实践形式,全面调查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方式,亲身体验环境工作者日常生活,探寻当下垃圾处理中的优势与不足。

  刚开始社会实践时,小组成员们甚至对“两网”是哪两网都都一头雾水。他们联系了上海的一家环保科技公司和梅陇镇两网融合站点,并和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一起前往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深入基层考察,了解两网融合的真实含义。

  在之后的三天里,外勤主管周师傅带着同学们走进了陇南农贸市场、嘉禾花苑、罗锦新村、西班牙名苑等10个小区和市场,体验分类检查员一天的真实生活。其间,他们还遇到了两网融合的收集车,从收集员那里了解到两网融合的具体事项。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再生资源系统和环卫系统的结合,小组成员还来到梅陇镇两网融合中转站,了解各类可回收物的收集、转运及处理情况。



全国的垃圾分类调研并非易事,加上疫情等限制因素,开展全国调研更是难上加难。经过讨论后,小组成员们决定,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小组成员的家乡——河南郑州、浙江舟山、福建厦门、贵州贵阳等省市。各成员在各地走访不同社区,调查社区垃圾集中点投放情况,平均每个成员走访周围七八个小区,记录下每个小区的优点和不足,并在走访期间发放线下问卷调研垃圾资源处理情况。

  在此期间,大家还在网络会议上畅所欲言,把自己家乡的案例拿出来共同讨论。


5份城市报告,7份建议书、700份调查问卷

  在调研走访过程中,小组成员发现了不少问题。

  比如,通过对居民的问卷调查发现,不少居民对垃圾处理体系知晓度不高,社区宣传的重点是垃圾分类端,但垃圾分类处理端却是居民的盲区,而了解垃圾分类处理方法有利于侧面激励居民进行前端分类。比如对于垃圾焚烧处理,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后垃圾的纯净度高了很多,而且将干湿垃圾分离后,垃圾焚烧的热值也大大提高,这样垃圾焚烧发电量也会随之提高。

  此外,小区垃圾投放点为便于分类运输,大多建在小区外围临街道附近,但往往小区里的24小时投放点略显偏僻,这可能是部分居民不按时投放垃圾的潜在原因。成员建议,对于大中型社区,建议增添一个24小时投放点。



同时,对于垃圾分类和两网融合,激励效应不足,且惩罚措施(比如罚款等)等落实情况不佳。而且面对小区面积大,垃圾投放点位多的情况,各投放点的辅助和监管人员配备不足便成为一个问题。

  在走访小区时,成员们还发现,一个小区物业人员的宣传、劝诫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垃圾分类情况和两网融合落实情况的好坏。为此,小组成员们制作了海报和宣传手册,帮助小区物业宣传垃圾分类全生态、两网融合模式的新知识。

  公园宣讲、上门走访、社区宣传、回访母校,同学们将科学知识反哺家乡。作为师大青年,成员还有自己独特的宣传方式——环教课。带领幼儿园、小学的孩子们认识环境,了解垃圾分类,引领环保知识的传播。

  周到君获悉,小组成员们回收有效问卷近700 份,获得有力的数据支持;以上海经验对照家乡实际,形成不同城市调研报告5份;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制作生态环保类宣传物料10余份,于全国13座城市针对性推广;基于调研结果、问卷分析、民意调查撰写建议书7份,对政府部门、环保企业进行科学建言,获得积极反馈及相应处理意见。


“作为环境专业学生,我要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过大范围的调研,小组成员们发现,在两网融合上,各个地区存在标准不统一、政策不一致的情况,这也成为小组推广调研成果的“老大难”。

  比如,一开始同学们认为,垃圾分类是生态环境局的职责,但有些地区由住建局负责,有些地区则由市容局负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组成员将该问题汇总成一封建议书,向国家生态环境部反应了实际情况,并将四个主线城市按照现行的分类情况,做了四个梯队的分析。让不同的地区从四个梯队里找到最接近、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式、宣传方式。

  此外,同学们也建议,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化管理平台建设。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涵盖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化管理平台系统的智慧城管系统。在调研中,他们发现,居民认为信息不公开是一项隐性的弊端,希望能通过开放基于互联网的智慧系统,让民众对垃圾的全程分类流程和两网融合处理有更多的了解。各区应建立相

  应的生活垃圾分类监管平台,且能够顺利接入市级监管平台,实现对生活垃圾前端分类、中端收运和末端处理的全过程智慧化监管,达到各类生活垃圾及其再生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的监管效果。

  这次大范围调研也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夏乙嘉同学就表示,在调研中见识到了上海垃圾分类的精细,“正是有上海这样的勇气和决心,才能将垃圾分类落到实处,走在前列”;杨铠嘉同学则告诉周到君,作为本次“双网融合”垃圾处理全生态小组中唯一一位来自三线城市的成员,有了在上海进行垃圾分类的生活经验,在实践调研了解贵阳市垃圾分类情况后,也发现了差距,“觉得作为 985 环境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在积极学习、艰苦奋斗、努力提升之后,为家乡乃至为全国的环境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记者丨李星言

来源丨周到上海


 
Baidu
map